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
招生 計劃 |
考試科目 | 備注 |
---|---|---|---|
014 歷史學系歷史學系是復旦大學最為悠久的系科之一,1925年正式設系,時稱史學系,1938春改為史地學系。1949年夏,暨南大學和同濟大學文學院并入復旦,復改為史學系。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后,江浙多所大學著名史家加盟,遂成名家云集的一流史學系。中國史領域有周予同、譚其驤、陳守實、胡厚宣、楊寬、馬長壽、蔡尚思等,著名古史學家顧頡剛也曾擔任本系教授;世界史領域則有周谷城、王造時、耿淡如、陳仁炳、章巽、田汝康等;還有當時已脫穎而出的中青年史家,如程博洪、張蔭桐、胡繩武、趙人龍、金沖及等。這一時期,復旦歷史學系的研究特色逐步形成,其中周谷城的世界史及中國史研究,周予同的經學史研究,譚其驤的中國歷史地理研究,陳守實的中國土地制度史研究,胡厚宣的甲骨文研究,楊寬的先秦史研究,蔡尚思的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章巽的中西交通史研究,田汝康的古代中國與東南亞海上交通和華僑問題、民族問題研究等,都有很高的學術建樹。他們開拓性的學術貢獻奠定了復旦歷史學系在中國史學界的學術地位。在學術建制方面,1957年復旦歷史學系在國內率先成立中國歷史地理研究室,1978年成立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一時引領風氣之先。 改革開放以來,歷史學系獲得了新的發展。1981年,我系中國古代史、歷史地理學、世界上古史中古史3個學科點被評定為國家首批博士點,1986年新增世界近現代史、世界地區史國別史2個博士點。1982年獲教育部批準,成立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1984年開創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1993年創辦旅游管理本科專業。1994年歷史學系列入教育部“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1996年建立歷史學博士后流動站,1997年成為國內首批5家獲得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2004年“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列入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7年“中國近現代史”成為“國家重點學科”。這一時期涌現出一批蜚聲海內外的歷史學家,包括朱維錚、姜義華、金重遠等,同時積聚了一大批優秀中青年學者。全系教師投身優秀專門人才培養,取得顯著成效。2016年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以歷史學系為主的中國史學科評為A+學科,2017年中國史學科入選教育部一流學科建設名錄,同時中國史學科入選上海市高峰學科建設計劃。 目前我系擁有中國史和世界史2個一級學科,學科結構完整,師資隊伍實力雄厚。中國史學科下設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當代史、專門史、史學理論及中國史學史、歷史文獻學6個二級學科;世界史下設史學理論及外國史學史、世界上古史中古史、世界近現代史、世界地區國別史4個二級學科;均具有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權。并設中國史和世界史兩個博士后流動站。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當代史 專門史 史學理論及中國史學史 歷史文獻學 史學理論及外國史學史 世界上古史中古史 世界近現代史 世界地區國別史
|
40 | ||
060200(學術學位)中國史 |
31 | 01、02、03、04、05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③313歷史學專業基礎④--無 06、07方向:只招收推免生 08方向:①111單獨考試思想政治理論②289英語(單)③796歷史學綜合(單)④--無 |
|
01(全日制)中國史學理論及史學史 | |||
02(全日制)歷史文獻學 | |||
03(全日制)專門史 | |||
04(全日制)中國古代史 | |||
05(全日制)中國近現代史 | |||
06(全日制)亞洲宗教、藝術與歷史研究 | |||
07(全日制)中國思想文化史 | |||
08(全日制)專門史(佛教文化研究)(單獨考試) | |||
060300(學術學位)世界史 |
9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或241法語或242德語③313歷史學專業基礎④--無 | |
01(全日制)外國史學理論及史學史 | |||
02(全日制)世界上古史中古史 | |||
03(全日制)世界近現代史 | |||
04(全日制)世界地區史國別史 |
原文標題:復旦大學歷史學系2023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專業目錄
原文鏈接:https://gsas.fudan.edu.cn/sszsml2023/index.html
以上就是“2023考研專業目錄:復旦大學歷史學系2023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專業目錄”的全部內容!祝您考研成功!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本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