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史論
1.英國《世界新聞報》
2.癸丑報災
3.新聞框架
4.“沉默的螺旋”理論
5.社交網絡
簡答
1.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通訊社都有哪些?基本情況如何?
2.新聞專業主義的基本內涵。
3.分別陳述受眾接收信息時的選擇性接受、選擇性理解、選擇性記憶?
4.簡述“混搭”在新媒體應用中的所引起的變化?
論述
1.論述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傳播主體結構變化,以及對職業新聞傳播的影響。
2.根據以下材料,分析我國傳媒產業實行“走出去”戰略實施績效的情況
給了一段有關如何在全球化市場中實現效益的所需因素,貌似是皮卡德寫的,刊載在《國際新聞界》2005年上第五期還是什么的,具體的我不確定了。P.S.:剛去搜了下 找到了篇論文 04年《國際新聞界》的 《媒介公司國際化與全球化中的問題與趨勢》 皮卡德的,對答題應該有幫助
新聞傳播實務
材料給的是“公安微博”相關
一是根據新聞采訪規律,分析以下材料中采訪是否達到了“全面”、“深刻”、“生動”的要求,還需要補充什么采訪(20分)
二是根據材料,寫兩條不同角度的導語(每個20分,共40分)
三是選擇其中一條導語的角度寫一篇消息,600字左右(30分)
四是擬兩個標題,一個單一型一個復合型(前者10分,后者15分)
五是根據材料寫評論,自擬標題(標題10分,評論35分,這題分值有點不確定了,也有可能前者15后者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