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是中國MBA教育自1991年正式開辦以來的第30個年頭。中國MBA教育從早期復制西方MBA教育教學模式,再到如今通過結合中國實踐以及用人需求,對中國管理人才的供給和提升素質上,中國MBA教育在通過不斷創新,起到了特別重要的作用。
1991年,國務院學位辦批準9所國內高校開展MBA教育試點后,正式拉開了中國MBA教育事業的序幕,今年進入了第30個年頭,這同時也是中國MBA教育歷史上一個里程碑的時間節點。
30年來,中國MBA教育為中國企業、中國經濟的發展,鍛造和輸送了無數管理人才。可以說,我國在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最強勁的經濟引擎中,以MBA為代表的商學教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價值作用。
當然,中國MBA教育在自身的發展中,也經歷了無數的變革。
首先,在1990年推行設立MBA教育制度之后,第二年,即1991年,國務院學位辦批準9所國內高校開展MBA教育試點工作,此后,出現有了更多的院校成為MBA教育培養單位。
其后,1994年10月,全國MBA教學指導委員會正式成立。1997年,在國家經貿委的支持下,中國開始了面向國有大中型企業管理人員的在職MBA學位招生,并實施了MBA入學全國聯考。
之后,2015年,取消了在職人員攻讀MBA入學考試(即10月聯考),納入MBA全國聯考(1月聯考)。
再之后,2016年,取消了EMBA自主招生,納入MBA全國聯考;同年,明確規定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MBA均可獲得學歷學位證。
在幾輪變革中(詳見后文的《中國MBA教育時間簡史》),中國MBA一直保持前進的高速步伐。
根據統計,截止目前,全國的MBA教育機構達到299所(包括部分院校的異地分校,但不包括中外合作等院校)
有意思的是,MBA教育機構從“9”到“299”的數量變化,也基本和30年的時間維度相接近,而兩者之間的倍差,一方面顯示了中國MBA教育的發展速度和規模;一方面如果將MBA教育視為一個“市場”的話,意味著無數的教師、學生、相關參與人員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教育市場——特別是,報考MBA的人數的逐年增加,更是促使中國MBA教育市場繁榮,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近5年MBA報考和錄取人數(當年報考,被錄取后,實際學習的時間則為第二年;如,2018年報考并被錄取,實際學習的時間從2019年開始)來看,除2014?2017年出現一波短期下行之外,2017年之后每年人數的遞增速度明顯,特別是2018?2019年報讀和錄取的人數,更是達到了中國MBA教育以來,投考和錄取人數的歷史最高值。
從學生角度,一方面,企業的競爭加大,對高端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這讓獲得MBA學位的管理精英成為企業追逐的競聘對象;另一方面,在創業創新的大環境中,一部分人正在選擇自主創業,他們希望能擁有更專業的管理知識來發展自己。
援引Financial Times、The Economist等兩家全球財經外媒對近年來獲得MBA學位人士的調研結果,均有著積極的“態勢”。Financial Times認為,獲得MBA學位的人士,提升職位會有6%的上升機會、薪資水平會有40%的上升機會;The Economist認為,獲得MBA學位的人士,會增加35%可供選擇的就業機會;會增加20%的薪資水平;會增加10%的潛在社交機會。
而作為美國大學排行的重要榜單的US News排名,通過對480個AACSB認證的全日制MBA項目進行詳細調研后得出:獲得學位的人士在其工作項目的質量評估中,會獲得40%的提升、成功就業率會獲得35%的提升。
無論是Financial Times、The Economist,還是US News的結論,都指向一個共同處:在鍛造和培養學生的價值方面,MBA教育具有很大程度的決定性。
今天MBA教育:中國MBA教育30年!回顧30年來的中國MBA發展史的內容就到這里啦,希望對2020MBA復試的考生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