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美化內心中的專業前景,這類問題主要出現在“跨校跨專業”一族。由于不喜歡目前的專業而希望換個專業,把希望寄托在考研上,這本無可非議。但沒有找準方向,在對鎖定目標尚未考察清楚的情況下就已經箭在弦上,造成了今后期望值降低。一些基礎類學科的同學把目光放在應用型專業,希望進入跨國企業或者央企,但發現大型企業不僅在專業方面有所限制,對于外語水平、技術水平、綜合素質都有要求,而且應用型專業的畢業生也相對較多競爭異常激烈。
許多參加金融聯考、心理學聯考的同學都把銀行、心理咨詢事務所作為就業目標,事實上涉足這些單位并非易事,煩瑣的面試、高度程序化的錄取過程都讓人緊張萬分。許多理工科的同學跨文科,希望能夠從高強度的計算和實驗工作中解放出來,卻發現自己的外語水平和交際能力成為未來發展的絆腳石。如果只是覺得換個專業就大功告成,很可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也缺乏對現在專業有更清晰的認識,在臨近職場的時候自亂陣腳。某個專業是不是適合自己,不能只用“實用主義”來衡量。
機會要靠自己來創造,換專業之前就應該思考自己是否要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以及如何通過該專業的學習來獲取接觸工作的相關途徑。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實用建議,大致分為六點:
1、興趣為主導
興趣是學好專業的原動力,最好的專業應該是能發揮自身潛能且感興趣的專業。
2、專業背景要不要跨專業
跨專業有些專業是可以的,有些不行。大家注意甄別。例如適合跨專業考的是金融碩士、會計碩士、法律碩士、藝術碩士、新聞傳播碩士、經濟學、金融學等,法學之類的很少都跨專業的學生。
3、就業前景與職業規劃相結合
專業的選擇最好與今后的就業掛鉤。興趣是參考的話,還請謹慎考慮專業的前景和自己的適合職業方向。
4、錄取比例及歷年分數線
分數線的高低、錄取比例的大小意味著競爭力的強弱。考生選定專業時可根據往年的情況定奪專業的取向。
5、調劑機會
6、培養年限
大多數學校培養年限為3年或2.5年,少數為2年,考生事先要了解報考學校、專業的學制,根據自己的財力、精力進行選擇。很多同學擇校擇專業時只求熱,跟風隨大流,結果選錯了目標,增加了失敗的概率。
在這里提醒大家考慮好了再下手。留給大家思考和選擇的時間并不多,盲目的跟風選擇,一旦選錯,后悔一輩子。找專業的老師參考,能讓你事半功倍,給你最適合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