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戰考研
隨著近年來“考研熱”的持續升溫,已有越來越多的“落榜生”選擇二次或者多次考研。考生在選擇再戰考研之前,一定要對自己的情況做綜合分析,并不是所有考生都適合二次或者多次考研。
一般情況下,有三種考生是適合考研的:第一,自身所學專業限制性很強、就業面很窄、本科學校競爭力很弱的考生,這類考生亟須通過考研來增加求職競爭籌碼;第二,不著急就業、想繼續深造,但因為語言或者經濟等原因,只能選擇在國內讀研的考生;第三,名校情結非常濃重、而且自我約束力比較強的考生。
二、出國留學
國外研究生錄取方式比較靈活,分數也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有的考生國內考研失敗,同樣可以嘗試申請到國外的學校。正因為如此,近年來越來越多考研失利的考生轉而通過留學來實現自己的讀研夢。
三、考公務員
對于大學生來說,能與考研相提并論的,恐怕只有考公務員了??脊珓諉T同考研一樣,在選擇報考之前一定不要盲目。
有兩類考生,不建議考公務員:第一,對自我認知不清晰的考生,人云亦云,首先需弄明白公務員是干什么的,以及自己與崗位是否有匹配性;第二,所學專業前景非常好的考生,應該嘗試勇敢地走進社會,在其他平臺上可能成為一個杰出的、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相反,公務員崗位上未必能體現自我價值。
四、步入職場
對于很多考研、考公務員失利,家里又沒有條件供你出國求學的人來講,大部分人都會將目光轉入職場或者自主創業。在求職大軍中,考研失利的學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應屆生在求職時,既不能失去自信,又不能失去客觀、理性,而應當合理展現自己的價值,即使有些預期短時間內難以達到,也完全可以通過科學的職業規劃一步步實現。
即使考研失敗,也僅僅是一時的小挫折,未來尚有無限可能,希望各位考生都能收拾心情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