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試科目:
水產養殖工程學
一、考查目標
水產養殖工程學是一門系統闡述水產養殖工程設計、應用及常用工程技術的水產養殖領域的專業基礎課。考生應了解水產養殖及工程技術相關的主要名詞和基本概念,掌握養殖工程制圖的基本原則,掌握養殖水文測量的基本方法,掌握不同養殖工程的結構功能、特點與設計方法。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15分)、簡答題(25分)、論述題(30分)、設計題(30分),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養殖水文(25%)、養殖場的規劃設計(25%)、常用養殖工程設施(5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養殖水文測驗:要求考生掌握與養殖相關的風、浪、流、潮、降雨量等水文環境因素的概念及基本特點,以及常規的測驗方法。
2、養殖場的規劃設計:要求考生掌握養殖場選址的基本原則、養殖場規劃設計的原則、養殖場建設的基本步驟等。
3、常用養殖工程設施:要求考生掌握常用養殖工程設施的種類及其特點,會進行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和天然水域養殖工程(包括網箱養殖、筏式養殖、人工魚礁、圍網養殖等)的簡單設計。
四、推薦書目
1、黃朝禧主編,《水產養殖工程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18。
海洋學
一、考查目標
要求考生能全面系統地理解海洋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海洋學的基本思想與方法。了解海陸差異和海底地質地貌特征,熟練掌握海水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以及海水溫度、鹽度、密度的分布變化,深入理解海水運動規律,了解海洋資源與環境調查等,熟悉中國近海的海洋環境特征,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填空題(20分)、名詞解釋(20分)、簡答題(35分)、論述題(25分),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海洋地質地貌特征(20%)、海水物理、化學性質及溫度、鹽度、密度分布變化(20%)、海水運動(40%),中國近海區域海洋(2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地球與海洋
掌握地表海陸分布特征及海與洋的劃分;了解海水的起源與演化;掌握海岸帶的概念及組成特點;掌握大陸邊緣、大洋中脊與大洋盆地等地貌單元的特征;掌握海底構造與大地構造學說;了解海洋礦產資源的主要類型及分布規律。
2、海水的組成及特性
掌握海水鹽度的概念;了解世界大洋的熱量與水量平衡;掌握世界大洋的溫度、鹽度、密度的空間分布特征;了解海水的主要熱力學性質;了解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層化結構;了解海水中的溶解氧、PH值和營養鹽特點;了解海水的聲學與光學特性;掌握海冰的主要類型、形成過程及其分布。
3、海浪
掌握海浪基本要素、類型及波動現象的形成原因;了解小振幅重力波和有限振幅波;掌握波形傳播與水質點的運動規律;掌握風浪和涌浪的概念及主要特征;掌握淺海與近岸海浪的變化;了解海浪的隨機性與海浪譜;掌握海洋內波的定義與特征。
4、海流
掌握海流的定義、成因與分類;掌握地轉流、風海流與慣性流的概念及特性;了解艾克曼(Ekman)無限深海漂流理論;掌握風生大洋環流與熱鹽大洋環流理論;了解世界大洋上層主要水平環流的特征;了解赤道流系與邊界流分布、成因及基本特征。
5、潮汐
掌握潮汐現象與基本要素;掌握潮汐的類型與潮汐不等的原因;掌握引潮力及其分布特征;了解潮汐靜力理論的理論假定、基本思想和主要結論;了解潮汐動力理論的基本思想。
6、海洋與大氣
掌握季風的概念及特征;了解熱帶氣旋、副熱帶高壓與熱帶輻合帶等的形成;掌握海-氣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掌握海洋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的重要地位;掌握臺風的概念及其形成機制;掌握風暴潮定義、分類及其形成過程;掌握ENSO及其對大氣環流、氣候變化的影響。
7、中國近海
了解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的區劃及地形特征;掌握中國近海表層環流特征;了解中國近海的氣候、水文、鹽度和海冰等分布特征;掌握中國近海潮汐、潮流和海浪的特征;了解中國海的氣候特征;掌握中國風暴潮的特點。
四、推薦書目
1、李昌良,陳建民,張敬主編.《海洋學》(第2版).山東: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18。
同等學歷加試科目
計算機基礎
一、考查目標
大學計算機基礎屬于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第一層次課程,因此要求考生掌握在信息社會里更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所必須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具有較為深刻的“計算機文化意識”。考查內容包括信息與信息系統,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工作原理,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和計算機安全基礎知識。應用能力部分主要包括Windows 7操作系統、Office2010辦公軟件(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Access)的使用。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20分(單選,每題1分);填空題20分(每題2分);判斷題10分(每題1分);敘述題50分(每題10分)。
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基礎知識(60%)、應用能力(4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信息與計算機
信息、信息社會、信息處理、信息技術、信息系統的概念和特點,信息技術的應用等基本概念與基礎知識。計算機的誕生、發展、分類、特點、性能指標和應用領域。
2、信息表示與數字化
計算機內信息的表示與存儲,二進制及幾種常用進位計數制之間的轉換;常用字符的ASCII碼,漢字在計算機中的表示,漢字的輸入編碼及分類,機內碼、國標碼、區位碼、字形輸出碼的概念與關系。
3、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存儲器的種類,存儲容量、地址、位、字節、KB、MB、GB、TB等概念;計算機的軟件系統,系統軟件與應用軟件的概念;指令與程序、存儲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程序設計語言、語言處理程序等基本概念,軟件開發的方法。
4、常用計算機軟件的使用
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幾種常見的微機操作系統;文件、文件夾和路徑的基本概念;Windows XP的功能和特點;Windows7的使用;辦公自動化的概念;Office 2010辦公軟件的使用。
5、數據的組織與管理
關系數據庫的基本概念;Access軟件的基本使用,創建數據查詢(使用SQL語句)。
6、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網絡和Internet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網絡的功能、分類、拓撲結構和體系結構,TCP/IP協議;局域網的構成,網絡互聯設備,域名和IP地址;接入Internet的基本方法,Internet的基本服務(WWW、FTP、E-mail、telnet)使用FrontPage制作網頁以及用IIS構建網站。
7、信息系統及其安全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病毒的危害、種類、特點、防治方法,計算機網絡的安全;計算機職業道德以及計算機軟件的知識產權保護基本知識。
四、推薦書目
1、宋廣軍,譚小球,葉其宏,陳榮品,鄭蕓,吳遠紅 編著,計算機基礎(第五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
2、郝興偉 編著,大學計算機-計算思維的視角(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統計學
一、考查目標
本《統計學》考試大綱要求考生弄清楚統計學基本范疇,掌握統計學基本理論,懂得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的方法,認識統計學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學習,掌握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統計方法,為大數據時代國家農業經濟建設培養具有應用型統計基本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15%)、簡答題(15%)、計算題(40%)、填空題(10%),選擇題(20%),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緒論(4%)、數據收集方法(4%)、描述數據的圖表方法(6%)、描述統計中的測度8%)、概率與概率分布(10%)、抽樣與抽樣分布(6%),參數估計(16%),假設檢驗(16%),方差分析(10%),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2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緒論
1)統計學的性質
2)統計學在管理中的應用
3)統計學的基本概念
4)基本方法
2、 數據收集方法
1) 統計數據收集的意義
2) 統計數據的計量與類型
3)統計數據的來源
4)統計數據的誤差
5)統計數據收集過程
3、 描述數據的圖表方法
1)數據描述的意義及分類
2)定量數據的圖形描述
3)定性數據的圖表描述
4、描述統計中的測度
1)數據分布的集中趨勢測度
2)數據分布的集離散趨勢測度
3)數據分布的形狀測度
5、 概率與概率分布
1)概率及其運算
2)全概率公式,貝葉斯公式和事件的獨立性
3)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
4)連續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
6、抽樣與抽樣分布
1)概率抽樣方法
2)由正態分布導出的幾個重要分布
3)樣本均值分布與中心極限定理
4)樣本比例的抽樣分布
5)樣本方差的抽樣分布
6)兩個總體參數推斷時的樣本統計量的抽樣分布
7、參數估計
1)參數點估計
2)點估計的評價標準
3)區間估計的概念和原理
4)總體均值的區間估計
5)總體比例的區間估計
6)總體方差的區間估計
8、假設檢驗
1)假設檢驗的原理
2)總體均值的假設檢驗
3)總體比例的假設檢驗
4)總體方差的假設檢驗
5)兩個總體均值差的假設檢驗
9、方差分析
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2)單因素方差分析
10、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
1)相關分析的意義、作用和種類
2)相關關系的判斷
3)回歸分析與一元線性回歸
四、推薦書目
1.《統計學》第七版;作者: 賈俊平;編著;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0253510。
原文標題:2021年研究生復試加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專業學位)
原文鏈接:http://yjsyzs.zjou.edu.cn/info/1016/1422.htm
以上就是“2021考研復試大綱:浙江海洋大學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農業設施化)2021年研究生復試加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專業學位)”的相關內容,更多考研信息,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