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試科目
農林經濟學
一、考查目標
農業經濟學為經濟管理學科的專業基礎課程,以研究農業經濟學的性質、內容、理論與方法為目的,要求考生了解農業經濟學的概念、發展、基本理論與研究方法及對中國農業經濟實踐的意義,在熟練掌握農產品供給與需求、農產品國際貿易、農業生產要素、農業勞動力、農業技術進步、農業資金、農業家庭經營、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產業化經營、政府對農業的宏觀調控、農業產業結構、傳統農業改造與農業的現代化、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等的內涵、基本理論與方法等的基礎上,具有相應的分析和解決農業經濟實踐問題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20%),簡答題(30%)、分析題(50%),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導論(5%)、農產品供給與需求(15%)、農產品國際貿易(10%)、農業生產要素(10%)、農業勞動力(10%)、農業技術進步(10%)、農業資金(5%)、農業家庭經營(5%)、農業合作經濟組織(5%)、農業產業化經營(5%)、政府對農業的宏觀調控(5%)、農業產業結構(5%)、傳統農業改造與農業的現代化(5%)、農業的可持續發展(5%)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總論
1)農業的概念與根本特性;
2)農業的地位與作用;
3)農業經濟學科的產生與發展;
4)農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與內容。
2、農產品供給與需求
1)農產品概念、供給原理、農產品供給的特殊性、影響農產品供給的因素、農產品供給彈性及其影響因素;
2)農產品需求、需求原理、農產品需求彈性及其影響因素、恩格爾定律與恩格爾系數、農產品的蛛網理論、決定不同蛛網類型的條件。
3、農產品國際貿易
1)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
2)WTO有關農產品貿易的基本規則;
3)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演變與特點;
4)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格局演變、結構特征;加入WTO后中國在農業方面的主要承諾及對農產品貿易的影響。
4、農業生產要素
1)土地的概念、自然和經濟特點、土地在農業中的地位;中國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原則;
2)土地的粗放經營、集約經營及其實現;
3)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及其實現;
4)土地制度概念及特點;
5)產權的涵義、特征與功能;
6)土地產權與功能構成;
7)土地、土地市場的特點;土地的市場機制。
5、農業勞動力
1)農業勞動:概念、特殊性;農業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及其決定因素;
2)中國農業勞動力的供求特點、農業勞動力轉移理論與中國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
6、農業技術進步
1)農業技術進步的特點、內容與重要作用;
2)農業技術進步的動力機制;
3)農業技術進步道路的選擇;
4)農業科技體系建設
7、農業資金
1)農業資金的概念、特點、分類;
2)農業財政資金、農業財政投資的理論依據、原則、政策取向;
3)農業信貸資金的分類、對農業發展的作用;
4)農戶資金概念、來源、投資范圍、農戶農業投資行為
8、農業家庭經營
1)農業家庭經營的涵義、歷史演變;
2)分工協作與農業家庭經營、農業技術進步與農業家庭經營、家庭的社會經濟特性與農業家庭經營;
3)農業家庭經營兼業化的概念、利弊與發展趨勢;
4)中國農業家庭承包經營的產生、主要問題與完善;
9、農業合作經濟組織
1)合作經濟思想的產生與發展;
2)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涵義、產生的原因、運行的基本原則與特征;
3)農業合作經濟組織不同類型的比較及在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
4)中國農業合作化的發展歷程、教訓與新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產生。
10、農業產業化經營
1)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內涵、特征與成因;
2)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相關理論;
3)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模式與運行機制。
11、政府對農業的宏觀調控
1)政府對農業宏觀調控的涵義與理論依據;
2)政府對農業宏觀調控目標的確定;
3)政府對農業宏觀調控的主要領域。
12、農業產業結構
1)農業產業結構的概念、特點與重要意義;
2)農業產業結構形成的條件與演變規律性;
3)農業生產結構的合理化;
4)中國農業產業結構的演變與調整。
13、傳統農業的改造與農業現代化
1)傳統農業的涵義、特征;傳統農業中的稀缺資源及其特性;
2)農業現代化的內涵、特征與主要內容;
3)農業現代化的條件與發展戰略;
4)中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特殊背景與條件。
14、農業可持續發展
1)常規現代農業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2)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與基本特征;
3)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
4)農業可持續發展與中國生態農業;
5)可持續農業發展趨勢。
四、推薦書目
1.《農業經濟學》第三版,作者:李秉龍,薛興利主編,ISBN:9787565514418,中國農大出版社。
微觀經濟學
一、考查目標
“微觀經濟學”是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基礎課,它主要以單個消費者、生產者及市場為研究對象,研究價格機制的作用原理,壟斷與競爭等不同的市場狀態下社會福利的狀態與增進。使學生充分認識價格機制及其作用機理,了解經濟人的理性特征,提升在經濟實際中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其他課程和開展科學研究打下扎實的經濟學知識基礎。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10分)、選擇題(20分)、計算題(40分)、論述題(30分),共計100分。
2、 內容結構
市場構成與特征(20%)、要素與分配(25%)、均衡與效率(30%),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25%)。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市場構成與特征
完全競爭、壟斷、壟斷競爭、寡頭的均衡,不同市場的動態比較,博弈分析
2、要素與分配
要素供需的一般理論,勞動的供需分析,利息的決定,不同市場條件下的要素價格決定
3、均衡與效率
帕累托最優,一般均衡分析
4、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市場失靈的原因與對策分析
四、推薦書目:
1、高鴻業 主編,《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七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
2、[美] 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 著,蕭琛 主譯,《經濟學》,第19版,商務印書館,2014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公共管理學
一、考查目標
主要考查考生公共管理基礎性知識和理論的掌握程度,主要包括:公共管理的相關概念、范式變化、學科劃界;公共組織;政府改革與治理;政府作用與政府工具;公共政策;人力資源管理;第三部門管理;戰略管理;績效管理;公共管理倫理。學生通過對以上方面公共管理學知識和理論的學習,具備初步分析和解決相關領域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20%)、簡答題(30%)、案例分析題(20%)、論述題(30%),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導論(15%)、公共組織(10%)、政府改革與治理(10%)、政府作用與政府工具(20%)、公共政策(10%)、人力資源管理(10%)、第三部門管理(10%)、戰略管理(5%)、績效管理(5%)、公共管理倫理(5%)。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導論
1)公共管理及其相關概念
2)西方公共管理學的范式變化
3)為公共管理學的學科劃界
2、公共組織
1)公共組織的結構與體制
2)公共組織的過程與行為
3)公共組織的環境與變革
3、政府改革與治理
1)治理理論
2)當代國外的政府改革
3)我國的行政體制改革
4、政府作用與政府工具
1)現代市場經濟中的政府角色
2)轉型期我國政府的角色定位
3)政府失敗及其防范
4)政府工具的理論脈絡
5)當代政府治理的新工具
5、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內容
2)公共政策系統及其運行
6、人力資源管理
1)人力資源管理的新觀念
2)國家公務員制度
3)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的開發
7、第三部門管理
1)全球第三部門的崛起
2)第三部門的地位與作用
3)事業單位改革
8、戰略管理
1)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興起
2)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范圍
9、績效管理
1)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的要素
2)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的程序與方法和技術
3)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的改革與發展
10、公共管理倫理
1)公共責任與官員問責制
2)公共管理倫理建設的路徑
四、推薦書目
1.陳振明:《公共管理學》(第二版),2017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統計學
一、考查目標
本《統計學》考試大綱要求考生弄清楚統計學基本范疇,掌握統計學基本理論,懂得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的方法,認識統計學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學習,掌握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統計方法,為大數據時代國家農業經濟建設培養具有應用型統計基本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15%)、簡答題(15%)、計算題(40%)、填空題(10%),選擇題(20%),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緒論(4%)、數據收集方法(4%)、描述數據的圖表方法(6%)、描述統計中的測度8%)、概率與概率分布(10%)、抽樣與抽樣分布(6%),參數估計(16%),假設檢驗(16%),方差分析(10%),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2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緒論
1)統計學的性質
2)統計學在管理中的應用
3)統計學的基本概念
4)基本方法
2、 數據收集方法
1) 統計數據收集的意義
2) 統計數據的計量與類型
3)統計數據的來源
4)統計數據的誤差
5)統計數據收集過程
3、 描述數據的圖表方法
1)數據描述的意義及分類
2)定量數據的圖形描述
3)定性數據的圖表描述
4、描述統計中的測度
1)數據分布的集中趨勢測度
2)數據分布的集離散趨勢測度
3)數據分布的形狀測度
5、 概率與概率分布
1)概率及其運算
2)全概率公式,貝葉斯公式和事件的獨立性
3)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
4)連續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
6、抽樣與抽樣分布
1)概率抽樣方法
2)由正態分布導出的幾個重要分布
3)樣本均值分布與中心極限定理
4)樣本比例的抽樣分布
5)樣本方差的抽樣分布
6)兩個總體參數推斷時的樣本統計量的抽樣分布
7、參數估計
1)參數點估計
2)點估計的評價標準
3)區間估計的概念和原理
4)總體均值的區間估計
5)總體比例的區間估計
6)總體方差的區間估計
8、假設檢驗
1)假設檢驗的原理
2)總體均值的假設檢驗
3)總體比例的假設檢驗
4)總體方差的假設檢驗
5)兩個總體均值差的假設檢驗
9、方差分析
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2)單因素方差分析
10、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
1)相關分析的意義、作用和種類
2)相關關系的判斷
3)回歸分析與一元線性回歸
四、推薦書目
1.《統計學》第七版;作者: 賈俊平;編著;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0253510。
原文鏈接:http://yjsyzs.zjou.edu.cn/info/1016/1421.htm
以上就是“2021考研復試大綱:浙江海洋大學農林經濟管理2021年研究生復試加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學術學位)”的相關內容,更多考研信息,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