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主觀題萬能答題思路
一、任何題先從定義和概念說起
舉個例子,運動和物質的關系:
1、首先從定義出發
但是寫定義時要有開頭,開頭是,“通過仔細閱讀案例,我們不難發現,本案深動具體地向我們展示和反映了物質和運動的關系辨證原理。接著說定義。
物質是客觀存在,它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而存在的。(到此可以了)(繼續來說運動),運動是物質存在的方式,(再循環)而任何物質又只能通過運動的方式存在。(是不是循環啊——但是絕對不錯的。)
(到此兩這定義完了,接著想想兩者有什么性質和特性),物質和運動具有客觀實在性。(帶過,因為性質本來就是附加的,還是循環吧,但是是完全對的——)
2、接著寫兩者關系
物質離不開運動,運動也離不開物質。(繼續循環重復說明一個問題)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運動。(如果能整合,并嫁接更好,要把你掌握的知識全用上,雖然考綱上沒說,但是你多說不會算你錯。)
物質和運動兩者統一與時間和空間之中,而時間和空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方式。(再來一句循環,)可見,物質和運動有著密不可分的辨證關系。
3、然后接著說錯誤
關于物質和運動的關系問題上,有兩種錯誤(這話就是開頭,不能上來就說一什么二什么)。
一是離開物質來談論運動,二是離開運動來談論物質,兩者都陷入了空談,前者犯了唯心主義,(再寫一邊沒錯的)因為他脫離了物質(這里不說離開了,而用脫離來循環說),后者則是典型的形而上學,(這里加什么呢?你又背過的,那就是用上去),認為世界是不變的,未能用聯系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里其實書上是一句話來說的,整合在一起了,但是我們需要的是不是去整合而是把他很好的展開!
4、最后再說一下批判
因此,我們既要反對離開物質空談運動,又要反對離開運動談論物質。正確地堅持和領會馬克思主義關于物質和運動的辨證關系原理。
歸納:碰到任何題不知道怎么答,就遵循以上說的,首先從文中深動具體地引出了什么什么原理。
然后說他的原理,從定義和特征說起,然后有關系的說關系,說完再說關于這個關系,曾經和現在存在過什么錯誤觀點,最后再批判,我們要堅決反對什么什么,維護什么什么。
二、把答案用線串起來
舉個例子: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就是堅持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就是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關鍵在于要全面構件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最終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內容我就不展開了,不過看見沒有,把你會的自己”線“起來。
這個還有好處,就是他只要問到里面的任何一點,那么就都能答...科學發展觀--全面協調可持續--新型工業化道路--構件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線起來了。
記住一點,展開要展開——要聯想,越來越發展,考試其實就是考你的邏輯能力,發散能力,你背了那么多東西,看你能不能完全的把他調動出來。
有些同學說,我背過的跟題目有點關系,但是很遺憾并不是題目直接問的,那么我告訴你,你就要想辦法把他套上去,
然后再筆鋒一收,繞回來。你既然背過,就要把他很好的向老師展示出來!基本上就是這樣循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那樣,如果不這樣,我們就會遭受挫折和失敗。
答題得分三個方法
一、把握一個核心原則:踩點給分
很多小伙伴認為主觀題的答案多寫一定能多得分,至少能讓閱卷老師感受到你的誠意,不忍心給低分。
首先這種想法就是不對的,考研政治主觀題的閱卷原則是踩點給分,從來不存在多寫多給分這一原則。所以,與其費時費力去賺本來就不存在的可憐的辛苦分,不如好好復習、好好研究答題技巧,努力去賺踩點分。
二、把最有把握的答案先寫上
從你拿到題目到讀完材料做出判斷,哪些考點與題目直接相關,應該毫不猶豫地答上,哪些可能沾點邊,不答白不答,相信你心里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判斷。
這是就需要把最有把握的答案先寫上,放在最顯眼的位置,保證閱卷老師一眼看到,把該得的分先拿到手里再說。剩下的在有時間有精力的基礎上,再盡量多答。
三、有邏輯,不啰嗦
大家之間的羅列講究有邏輯、層次清晰,且每一個考點只需要答出來、再稍微展開一兩句即可,千萬不可以一個考點啰嗦起來沒完,浪費時間和篇幅,也影響閱卷老師分辨。
每個考點都應該獨立成段,段首最好通過“首先,其次,再次”或“第一,第二,第三”等關鍵詞做出區分和指引,切忌一段到底。
此外,主觀題的答題篇幅有限,一般來說,答滿空白處的80%-90%最合適,篇幅太少顯得單薄,但如果答得滿滿當當,甚至超出了界限,用箭頭等符號引向了別處,也會影響卷面和判分。
牢固的掌握知識點,靈活運用,掌握技巧。相信大家能一舉拿下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