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專業報考的熱度、錄取的難度有很大差別,很多考生因此想要跨專業考研。但跨專業考研也要遵循一定的規律。
考研現狀
雖然近年報考研究生的人越來越多,但仍有一些專業報考量不足,個甚至出現招不滿或無人報的現象。在個別學校的熱門專業,即便是總分超過350分(四門課總分為500分,一般最低線為325分),也未必能保證被錄取。
據了解,目前報考人數較少的專業主要集中在一些理工科專業上,文史類、經濟類專業報考者一般較多。如在北京,理工類專業的報考與錄取比例一般在2:1——4:1之間,但文科專業的報考與錄取的比例則高達6:1——9:1。
具體專業與學校之間,這種不平衡則更為突出。在專業上,工科的計算機、自動化等一直是熱門,文科的法律、財經則一直是熱門。在這些專業中,報考與錄取的比例往往高達20:1以上,甚至更高。北大、人大等名校則是眾多考生集中的地方。
在這類學校,個別系的考生就可能超過1000人,如果沒有絕對的把握,建議同學可避開這類學校這類專業。當然,一些熱門專業或熱門學校中仍存在一些相對的冷門方向及專業,同學不妨有選擇地報考。
跨專業考研
近幾年,跨專業考研的隊伍愈發壯大,許多考生不僅跨考相關專業,甚至還有人進行文理科間的大轉行。眾所周知,隔行如隔山,跨專業報考的難度系數在考研中是最大的,劍走偏鋒既有滿盤皆輸的危險,也可能會帶來出奇制勝的效果。
那么,對跨專業考研的情勢進行冷靜的分析,并根據自身情況“對癥下藥”就顯得特別重要。一般情況下,跨專業考研應遵循以下規律:
第一,跨專業占有優勢的學科一般是數學和外語,因為這兩個專業的學生首先在全國統考中就占了“便宜”。而且,理工類各門專業基礎課都與數學相關,學好了數學,轉經濟、自動化、計算機就具有“比較優勢”,基礎也比較扎實。
第二,相對而言,考生比較認同的規則是“理轉文易,文轉理難”。純文科如歷史、中文等專業更側重于感性認識,所有專業都可嘗試報考。但是文轉理就不同了,高等數學就是第一個大門檻。所以,文科轉理工科要慎行。
第三,轉專業的方向最好遵守“就近原則”,即尋找相近專業或相關學科來跨考。最安全的方法還是找同一門類下或同一基礎理論下的不同分支,如果自身實力不是特別雄厚,切忌跨度太大。
第四,跨專業考研也要“投石問路”,就是說在備考時找準相關院系和導師。有的學校和院系是歡迎并鼓勵跨專業報考的。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2020考研:跨考也有規律?”全部內容,希望能幫助到大家。